全球播报:21年坚守承诺 孝心传承家庭美德
2023-05-22 21:25:42   来源: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讯“当年嫁人时,遇到友品感觉自己很幸运,但更幸运的是遇到我的公婆。”昨日上午,记者见到朱文娟时,她眼眶湿润地说。21年前,因养父朱永祥智力残疾、奶奶李久芳年迈,蚌埠市秦集镇的朱文娟带着奶奶和养父嫁入了许家,秦德英成了她的婆婆。

21年来,婆家一家人把她的养父和奶奶当做亲人照料。目前,除了年迈的奶奶已经过世外,这个特殊的家庭依旧在秦集镇平静地生活着,“孝”文化的传承也在时刻进行着。

承诺:“嫁过来,我们一块照顾!”


【资料图】

1981年,作为弃婴的朱文娟被当地村民李久芳抱养,成了朱家的孩子。带着没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儿子,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李久芳一度以为自己要养不活这个孙女,但她坚持了下来,朱文娟也慢慢长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奶奶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潜移默化的教导,让朱文娟时刻铭记她的养育之恩。

在不断坚持中,到了朱文娟谈婚论嫁的年岁。朱文娟心想,如果没有奶奶的抚养,就没有自己鲜活的人生,若要嫁人,奶奶和养父都必须带到新组建的家庭,在一起生活。2001年,朱文娟和退伍转业做厨师的许友品——秦德英的小儿子,相识相恋。在见面的第一天,她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许友品,“我愿意嫁给你,但我家情况太特殊。如果嫁到你家,我只有一个请求,就是能让我带着奶奶、爸爸一起出嫁,他们离不开我。”许友品则说:“先处处吧,我能接受你,就能接受你的家庭。”秦德英在得知此事后,立马表态:“嫁过来,你奶奶和你爸爸,我们来照顾。”秦德英这个承诺一出口,就坚持了21年,直到如今。

践行:“有我在,就不会亏待他们俩!”

刚准备办婚事的时候,许家只有一间面积为50平方米的草房,要想容纳这样的一个大家庭,实在有些困难。于是,秦德英向亲戚借钱,再加上仅有的一点积蓄,凑了18000元钱,盖了三间新房。

朱文娟和婆婆秦文英在当年的新房里交谈。

2002年,在新房里,一个新家庭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成立了。对于当时的想法,作为儿媳的朱文娟告诉记者,“结婚时,就考虑许友品是退伍军人,品性好、素质高,勤劳能干,我有手有脚,是穷是富我根本不在乎。”

就这样,朱文娟带着80岁的奶奶、53岁的养父,嫁入了许家。憨厚的秦德英向她承诺:“有我在,肯定不会亏待他俩的。”

每天,秦德英和老伴下地种田、操持家务,还肩负着照顾儿媳的奶奶李久芳、养父朱永祥的“任务”。李久芳大小便不能自理,即使使用尿布,一天还会弄脏一两次衣服,秦德英一遍遍给她换洗衣服、尿布,用手一点点搓洗干净;朱永祥因智力残障不记路,只要出门就有可能走丢,秦德英经常在邻居的帮助下将他找回家。知情人告诉记者,2019年秦德英老伴去世以后,尽管心情沉痛,但她对亲家的细心照料依然照旧。

感激:“更幸运的是遇到了我的公婆”

慢慢地,在一家人的努力下,日子越过越好。2009年,朱文娟和许友品夫妻俩在城里买了房子,要接秦德英去城里享福,秦德英却一直选择拒绝,仍然住在秦集镇的老宅子里。那时,李久芳已经去世两年。“房子楼层高,亲家上下不方便;面积又不大,你们还带着孩子,都去了住不开。你们就安心带着孩子到城里住,你们工作、孩子上学要紧,亲家朱永祥就和我住在老宅子里,有我吃的就有他的,我不会亏待他的。”秦德英对着儿媳说。

5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秦德英的老宅子,老人今年已经72岁,幼时患病致她的左眼落下残疾。她生活简朴,家里的墙壁甚至没有粉刷,深灰色延伸到屋子里的每个角落。

朱文娟、秦德英婆媳和养父朱永祥在一起。

朱文娟、秦德英婆媳和养父朱永祥在一起。

朱文娟告诉记者,她一直很感激奶奶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将公婆的恩情牢牢记在心里。“遇到友品就感觉很幸运,但更幸运的是遇到了我的公婆。”朱文娟说着,眼眶渐渐湿润了。“现在,家里的大哥和嫂子也一直在帮忙,这么多年也多亏他们。”朱文娟简单的三言两语,说不尽对家人的感激。

如今,夫妻俩都在家附近工作,帮智障的老丈人洗漱、理发的任务被许友品包揽了。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由于长期的悉心照料和接触,让神志不清的朱永祥对女婿的名字十分敏感,当记者问他“女儿对你好不好”,朱永祥显得漫不经心,但当记者问到“家里谁对你最好”时,刚才还记不得女儿名字的他,“许友品”三个字则脱口而出。

蚌埠市高新区文明办主任助理吴敏告诉记者,秦德英家庭是淳朴家风的典型,包容、感恩、勤劳、和谐的家风,贯穿在秦德英一家的日常生活中,秦德英也因此被评为“孝老爱亲”的“蚌埠好人”。

大皖新闻记者   李勇 通讯员  杨年   摄影报道

编辑  张思平

关键词:

上一篇:天天微资讯!Redmi K60 16GB新版明天上市:号称同级最强!后台驻留比友商高2倍多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