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密集召开 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2022-02-16 11:46:3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二月十二日,开往俄罗斯的中欧班列满载着货物缓缓驶进达成铁路南充东站。
余中华摄(人民图片)

二月十二日,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石潭村村民驾驶拖拉机翻土平地,为即将来临的春种做准备。
李新义摄(人民图片)

一月十五日,工作人员在山西省运城市大运新能源汽车总装车间精准作业。
闫 鑫摄(人民图片)

江苏省如皋港苏中国际集装箱码头,机械正在进行物资装卸作业。
吴树建摄(人民图片)

2022年1月1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石家冲街道曙光村周边云雾缭绕,与山峦、高速公路、村庄相互辉映,美如画卷。
刘振军摄(人民图片)

过去一年,意义非凡。我们亲历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在这个欣欣向荣的中国,全国各地都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风貌。每年年初举行的省级地方两会,是观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从1月上旬开始,截至2月14日,全国31省(区、市)均已相继召开地方两会,敲定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图。

新一年,奋斗的号角已然吹响。

“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亮出成绩单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局之年,各地拿出了自己的成绩单。

从经济成绩单看,无论总量还是增速,各地拿出了亮眼的成绩单。看总量,不少省份在过去一年实现了跨越式突破,更多省份一步一个脚印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看增速,2021年各省份普遍实现了恢复性增长,特别是湖北省以12.9%的两位数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海南省实现了11.2%的高增长,紧随其后的是山西、江西、江苏、浙江、北京、山东、安徽、重庆、四川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广东省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2.44万亿元,江苏省则达到了11.64万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

城市发展成就可喜,北京、上海共同迈过了国民生产总值4万亿元门槛,深圳紧随其后,成为中国第3个国民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东莞已经成为该省第四个经济总量过万亿元城市,这意味着中国城市的“万亿俱乐部”再增一名“新成员”,有24个城市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事实上,已经有多个城市开始向“万亿俱乐部”发起冲击,明确提出要在“十四五”时期实现这一目标。

一系列创历史新高之举,闪耀在2021年各地的发展成绩中。成绩振奋人心,鼓舞人心。比如广西,2021年产业振兴成效明显,其中一产增加值增长8.2%,创23年来新高;比如青海,清洁能源发展实现新提升,在国家首批1亿千瓦装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中,1090万千瓦项目落地青海,新开工规模创历史新高;比如宁夏,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利润增长1.1倍、创近年新高;比如新疆,平安新疆建设取得新成效,博州首获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长安杯”,全区群众安全感达到99.14%,再创历史新高;比如辽宁,粮食产量达到507.7亿斤,创历史新高;比如黑龙江,粮食总产1573.5亿斤,实现“十八连丰”,增产65.4亿斤,新增产量占全国增量24.5%,创历史新高……

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据本报统计,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至少101次出现“大局”一词,22次提及“国之大者”。比如,江苏提出,以江苏的“稳”和“进”当好全国发展大局的“压舱石”;比如,黑龙江提出,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比如,浙江提出,努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为全国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比如,云南提出,准确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把潜力转化为实力、把潜能转化为动能、把优势转化为胜势。

各地争相在高质量发展上做文章。以数字经济为例,它正实实在在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2021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6251.9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4%。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0%、17.6%、17.0%、16.8%和17.1%,增速均比上年加快并远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显著拉抬工业生产增速。

伴随着“两山”理论、“双碳”目标等深入人心,中国生态保护取得越来越亮眼的成绩,更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关键词。在北京,2021年细颗粒物年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持续明显改善,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在山西,通过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推动煤炭、电力、焦化、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突破75%,完成电力升级改造841万千瓦,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达到95亿立方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889万千瓦,占比达到34.3%,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1.3%。

不少省份用“成绩来之不易”总结过去一年,而这些成绩,正是全国上下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共同奋斗的结果。

聚焦发展关键词

纵览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会发现有很多共同的关键词,它们高频出现,成为各地政府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

民生,始终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关键词。

比如河北,过去一年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8%。20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92.5万人。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23所。棚户区改造开工11万套,城中村改造启动459个,老旧小区改造3057个、总量居全国第二。

再如浙江,为未来一年定下了10条要办好的民生实事,明确量化标准,比如新增150个乡镇(街道)建有托育机构、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00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以上、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0个、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6000张,等等。

关涉到民生的重要问题,会引起全国上下共同关注。

比如养老金。2021年江苏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提高4.5%,云南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7连增,甘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3元。

再如延迟退休。河南省提出,今年要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作,“适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陕西省提出,落实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江苏省提出,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统管。

抓好疫情防控是关键词。在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疫情”一词出现至少357次,是非常明确的高频词汇。针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地提出了明确而具有可行性的措施。

共同富裕是大家的重要关切。浙江省在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中,第一条就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扎实开局”,其中指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和重大政治任务;山西省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安徽省提出“推进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陕西省提出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抓手,“培育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大县和旅游名县,实现县域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

如何稳增长,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和重点发力方向,如扩投资、促消费等重要抓手。

在扩投资方面,多地强调“适度超前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围绕“两新一重”等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新基建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不少地方明确了具体投资规模。湖北提出要更大力度扩大有效投资、紧盯总投资10.30万亿的11287个亿元以上项目;湖南提出,实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净增1000家以上规模工业企业、1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安徽提出“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600个以上、竣工1200个以上”;河北提出全年完成投资8000亿元以上;河南提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万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投资1.8万亿元”;重庆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窗口期’”;江西提出“重点推进3453个省大中型项目,年度投资1.1万亿元以上”;宁夏提出聚焦“十大工程项目”“六个一百”重大项目,力争完成投资2000亿元。

在促销费方面,广东提出加快推进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规划布局若干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广西提出着力提三产扩消费。打好消费三产提质提速硬仗,海南提出落实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各项任务,提升海南免税购物国际竞争力,力争离岛免税店销售1000亿元;重庆提出抓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契机,实施国际消费载体提质等“十大工程”,深化“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巩固消费回暖势头;贵州提出常态化开展促消费活动,采取精准投放消费券等方式,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振汽车、成品油等大宗消费。

各地还在积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2021年,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进口额、出口额增速均创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集装箱吞吐量规模连续12年排名世界第一。山东省进出口总额2.93万亿元,连续第6年刷新历史新高,进口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在中西部地区,河南、重庆等省份的进出口总值均创下历史新高。

以优异成绩迎接二十大

2022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站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各地如何确定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也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面对如此重要的一年,全国上下铆足了劲。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80多次提及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总体来说,大家普遍认为,要以平稳健康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喜迎二十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纵览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普遍贯彻落实了中央要求,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并明确了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31个省(区、市)中,有21个省(区、市)2022年GDP增速目标设置在6%及以上。其中,海南和西藏分别提出9%和8%的增速目标,安徽和江西为7%以上,湖北、贵州、云南为7%左右。有不少省份在提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同时,还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

与此同时,各地还针对自身情况,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相关预期。比如江苏提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5%左右,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再如湖北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又如海南提出,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超过9%、9.5%,等等。

面对未来,创新驱动的地位更加突出,许多省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浙江提出2022年要新增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4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0家,上海提出要新增“专特新”企业500家,河南提出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增100家,重庆提出力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0家,等等。

区域协调发展同样至关重要。从京津冀到粤港澳,从长江之滨到黄河之畔,从东部到中部、西部,相关省份都对继续落实好中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了明确落实方案。例如,北京提出要推动形成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高质量发展城市副中心,广东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着墨更多,四川与重庆对成渝城市群提出一系列任务,等等。

面对新征程,需有新作为。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征程上,政府工作要有新作为、新成效,必须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着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陕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秦人自古耐苦战。千百年来,三秦大地历经沧桑而蓬勃不息,三秦儿女饱经磨砺愈坚韧不拔。一时的困难,不仅不会让我们犹豫彷徨,反而会让我们更加勇毅前行;不仅不会让我们气馁退缩,反而会让我们更加进取图强。

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时代政府工作必须有新标准新质量、新作为新形象,政府自身建设必须有新加强新跃升。

集结号已吹响,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成就未来。

关键词:

上一篇:外媒报道北京冬奥会赛场内外亮点(海外看台)
下一篇:高速驿站暖意融融(新春走基层)